【萌新初体验】你好三建,未来请多指教!
兰州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宋洋已断开连接……
ag旗舰厅注册登录集团有限公司见习生宋洋已连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兰州七月的骄阳以一副当仁不让的姿态占据了我们悠闲的夏日时光。往年在面对这种燥热的天气时,我们大概都会窝在家里吹着空调抱着西瓜,或是相约两三好友闲坐在商业区的咖啡厅讨论着游戏的连招和操作,但是今年的夏天却总感觉不同以往。
是的,我毕业了,成为了学弟学妹口中的“学长”,成为了老师口中的“毕业生”,成为了家长眼中的“大孩子”。当我的同学们在毕业前夕为了论文答辩和签订工作等“人生大事”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也在考虑我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是像别人一样为了应付家里人的担忧而随意签订一家自己并不喜欢的企业;还是继续以笔代戈,在考研和考公的战场上“浴血拼杀”?我认为都不是,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本身学习的专业财务管理相较于其他专业有着更广阔的就业范围和更灵活的就业方式,所以在旁边人都已经敲定下一步棋的落子时,我还在举棋不定。我很感谢我的父亲在当时支持了我的选择,没有过度的催促我去找工作或者考试,而是以朋友聊天的形式帮助我分析了很多我可以选择的路。最终,当一切的抉择尘埃落定时,我拨开云雾,看到了“三建”。
或许是机缘巧合吧,在我收拾行李回家后的第二天,我偶然在关注的公众号上看到了一则招聘信息:《甘肃三建招聘信息公告》,随后我打开链接,专业对口的岗位就在第一行,所有条件也都一目了然,很符合我的求职要求。随后,从电话咨询到面试、从学校改派到办理入职手续,前前后后四天时间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我,被录用了。完成公司新员工入司培训的当天,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行李在工程公司书记和办公室人员的带领下,坐上了去往百郦湾项目部的地铁。在培训期间人力资源部的前辈们已经告知我们将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轮岗”,去项目上感受最真实的“建投生活”。而这正好get到我的点,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此次轮岗对于以后的工作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项目部给我们详细的安全交底和安排。经过一周的轮岗作业,先是每天上板面扎钢筋、再到后来的测绘和放线等,我接触到了根本不属于我专业范畴的各种工作,了解了项目工作的基本流程,也结交了不少新同事。项目部的“陈工”—陈浩作为带我入门的师傅,他并没有第一眼看上去那么严厉,反到是为人友善、乐于交谈,在带领我作业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我的安全。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学习到钢筋的型号;梁、柱、墙的钢筋绑扎方法和“箍筋”、“轮扣式脚手架”、“底托”等专业名词和实物的对照这一系列的基础知识,这一切对我来说新鲜却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任务让我决定打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来投入到轮岗的工作中去。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时间里,我受益良多,无论是工种间的穿插结合还是任何事都亲力亲为的工作模式让我认为此次轮岗工作的安排是非常合理且有效的。首先,虽然公司培养我们是在为公司做人才储备,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对公司有用且高价值的管理型人才。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从机关干起(当然也不太可能),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出现“基层经验不足”,“理论与实际不能结合”等诸多问题;其次,我认为轮岗也是公司的一种“优胜劣汰”的良性培养模式。毕竟如果连这两个月都无法坚持,那有何谈在今后工作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些空话呢?我相信这不仅是公司在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更是在磨炼我们的心性。
在参加完集团总公司进行的培训开班仪式后,我深深记住了苏董事长的“三趋”哲理,诚如苏董所说:“人这辈子,无非三趋。一是趋利,二是趋名,三则趋静。”我在此冒昧谈一下对这句话的浅见。这“三趋”分别代表了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年轻时注重物质基础,奉行“钱”程似锦、向“钱”看等理念,挣钱买房、买车、娶媳妇等成为年轻人的首要目标,这是没有大问题的。只要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不是耍小聪明、搞歪心思,那我觉得向“钱”看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你说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一个不求上进的穷小子呢?再到中年时期,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稳定的家庭,看起来好似没有什么需要提升的地方了,但是我认为,当一个人拥有足够支撑自己生活下去的资本时,再考虑的就是怎样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有价值了。人的一生很短暂,若不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又怎么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呢?这个阶段的人们普遍追求“名”,因为只有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才能做出关键性的决策、为社会带来更好的发展。在人生的前两部分,也就是追求名利的过程中,由于人性作祟,难免有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心魔,不仅没能为社会发展带来福利,反而搅得一方水土不得安宁,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人生第三阶段—“趋静“的重要性了。当你在追逐名利的路途中迷失方向时,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又为了什么?我坚信三字经中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心静后再看看来时的路,总结自己一生的付出与成就,或许又能领悟到许多别样的精彩吧。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当我站在未竣工的21层板面上,看着周围林立的塔吊、层峦叠嶂的钢筋和脚手架,我彷佛真的置身于钢铁洪流之中,不禁感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施工技术的提升;更发出感慨:“我们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若不逆流而上,只能随波逐流。”感慨同时,我更觉得自己现在已投身此行业,成为三建的一名见习生,应担负起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为公司、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吾,力虽微,但当鞠躬尽瘁。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自己创作的藏头诗,献丑了。此诗意在追忆郦道元先生,由他所撰写的《水经注》一书不仅是著名的地理信息古籍,更记载了当时的劳动人民是如何修堤建坝、维护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美好场景,对于我们现代建筑行业有很深层次的启发。
《忆郦道元》
百里川流横交错,郦元经起上河边。
筑观穿池兴土木,就职视事恤民生。
灯烛微微漫长夜,火光闪闪映星空。
辉藻终成传世作,煌荧华夏十九州。
宋洋